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贾又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贾又福先生画语录】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节选(二十二)

2015-12-24 09:48:4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贾又福
A-A+

  贾又福画语录

 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

 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

  ◎平淡天真

  中国的文学艺术,历来不贵雕梁画栋,而贵璞玉浑金。中国诗论说: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。”文艺作品是灵魂的渗透和结晶,灵魂不加遮盖,其作品也就“解衣般礴”。画画时让感情自然流淌在画面上,这就是古人说的“天机流露”。哗众取宠,故作姿态最讨厌。

  对中国文人画品评标准,应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。“淡然之极,而众美从之。”(《庄子·刻意篇》)这“淡然”二字,好生了得,到它演化为“冲融”、“平淡”之时,“寄至味于淡泊”(苏轼语)已成为历史上文学艺术所崇仰的淡风至上的最高标准。而且历来论者认为这淡,不能靠后天修炼而悟得,所谓“非钻仰之力,澄练之功,所可强人”(董玄宰语),而是“天骨带来”的“无师智”。

  以文学史上的淡风之祖陶渊明为例,他享誉最高的田园诗,其质任自然,平淡天真,当之无愧。但所谓“渊明诗所不能及者,冲淡深粹,出于自然,若曾用力学,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所能成”(诗人玉屑),似乎陶公之淡,当真是“天骨带来”的“无师智”,此大谬焉。应该承认陶公之性情有天赋一面,但不能不说更多地来自后天的禀赋的滋养、陶冶,他在艺术上的良知,是由对官场的厌恶到披烟霞独往,与大自然以共适,是由“好读书不求甚解”的博采而不死读、不刻意求工的疏通宽容的治学方法而来的。


太行山中,40cm×40cm,1979年


高山牧趣,68cm×45cm,1987年



高天黄土,50cm×68cm,1998年

  自古以来“平淡天真”无论作为人格修炼或文艺审美标准,确实是人们理想的至高取向。她不可能“天骨带来”,必须强调后天修炼。

  “平淡天真”是一种心境,是一种“冲融”、“淡泊”、“平易”、“安详”的精神境界。以淡泊之心,通往崇高、圣洁,包含着勇猛精进。与急功近利、追求显赫,哗众之“骄、霸、贪、强”恰好对照,他与我们敬业精神与雄心壮志,毫不矛盾,与我们创造大气磅礴、强烈壮观、震撼人心的现代艺术并无悖谬之处。

  “平淡天真”亦是一种状态——一种解除人心理压力和干扰的从容状态,是最能调动潜能的良好状态。对于艺术创作是催化剂,可使之升华。

  “平淡天真”作为艺术品位的高标准,亦完全妥帖于人格品评。只不过有时单从表面艺术形式看,不是那么直截了当。比如:色彩浓重、感情强烈、笔墨狂放、突兀跌宕的艺术作品,往往是在令读者心灵震撼之后,细细品味,大动复归大静,神光内敛,余韵无穷。无内美者,算不上“平淡天真”。“平淡天真”含有高尚的人格精神内涵。

  诗乃无形画,画是无声诗。画不靠题诗而自有诗意,全靠画的精神内涵。


太行风骨,68cm×138cm,2000年


金秋,50cm×68cm,2001年


明月之诗2,56cm×34cm,2009年


借古开今,50cm×34cm,2010年


山伯对语图,66cm×135cm,2010年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贾又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