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又福画语录
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
王恪松贾云娣孙玉霞轩玉荣孙莉编荣宝斋出版社
◎画坛之尊--怀念可染老师(之六)
所谓艺术精神革命,即以“作透网鳞”为其强大精神支柱,以极其细密的筛子,将传统过滤,寻到了继承传统的最佳方式。老师经常教导我:“研究传统要像长坂坡的赵子龙,七进七出。用最大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勇气打出来。”能打出来,是看准了传统的病根,找到了通达自己领域的突破口。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他第一个提出,“为祖国山河立传”。这“立传”决不可理解为画“山水肖像”,它是博大深沉的内蕴、丰厚浩渺的密藏、铁打钢铸的力量、春笋般的生机、烈火般的热情的凝聚,它是一个精神纲领。这纲领,以他对胆和魂的追求,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品评标准,昭示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精神风貌,其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:冲决了千古以来崇尚“平淡天真”--这几乎统治文人画品评的重要标准。
金霞栖鸦图 直径 21cm 1982年
归牧 1982年
应当指出,大抵中国的大文学家、大艺术家,无不具有哲学家的思辨精神,从这意义上讲,他们皆不可能与中国的庄、禅精神无缘。“平淡天真”也确实不失为高层次的审美标准(这里从略),但绝不是惟一最高标准。在历史上无论是诗、文学、绘画都有史诗般的力作,早已证实了这一点。然而却不能否认,《庄子·刻意篇》:“淡然之极,而众美从之”,这“淡然” 二字好生了得,到它演化为“天然”、“枯淡”、“冲融”、“平淡”,成为审美标准时,苏东坡一句话“寄至味于淡泊”已成为历史上文学艺术淡风至上的至高标准,历来论者认为:这淡,不靠后天竭尽全力苦修得悟,所谓“非钻仰之力,澄练之功,所可强人”(董玄宰语),而是天骨带来的“无师智”。于是淡风之论成为统治品评中国文人画的口头禅。
黄梅时节雨纷纷 23.5cm×22cm 1981年
乡思若秋水 67cm×40cm 1982年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