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又福画语录
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
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
◎且看当代李家山(之十二)
我讲可染老师画“牧牛图”一类作品,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系列,而且前无古人,前人不可欺之,来者不可追之,乃是因为可染老师长期潜心研究,反复艰苦实践,以极其清净澄澈之情怀,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艺术领域、千锤百炼。把“牧牛图”一类同一题材作品,牢牢抓紧,目不旁视,决不朝三暮四、得陇望蜀、贪图花样翻新。而是用“十年磨一剑”的耐力,锤炼到炉火纯青,语惊四座,虽点墨片纸皆为世人所宝之。对这一类作品,一般论者多言及情态、意境之妙,对先生特有的审美形式、笔墨运用多有不解处。可染老师笔下的“牧牛图”,固然情真意切,境界臻妙,但构成其独特的、高层次的审美三大闪光点的相互辉映、和谐,则很少道及。
秋光 52cm×66.5cm 1985年
野渡无人舟自横 51cm×68cm 1986年
试看其一,沉着、苍厚、丰润的羊毫淡墨大笔触,构成寓微于放的大片灰色墨块,极富于程序性的配合(画牛的头部,身躯用笔的先、后,笔触的宽窄、厚度、干湿等,成为至关重要的审美体验过程)。其二,写牧童和牛角,则以勿可稍减的、涩而韧的疏朗焦墨线条肯定下来,给人以京戏中“流行婉转,字正腔圆”的审美享受,构成整幅画面节奏的高潮。而焦墨线与灰墨块相映对比,恰如乐章的变奏,波澜起伏,众美溢之。其三,以穿插用笔、顺逆交错的线和铮铮有声、紧锣密鼓般的点子,写就茂树浓荫, 浑然一片,飒然而动,风采而神。这大面积的铺陈,构成衬托牧童和牛的墨华锦帐,又如一部交响乐中,变奏后的和声,余音袅袅。简言之,中国画的笔墨形态、意态、 情态、式态在“牧牛图”中,在点、线、面上,得以创造性运筹、生发,又如此和谐、天衣无缝,恰到妙处,我还未曾见过。这不能不说是可染老师的高明所在吧。
清净世界 49.5cm×70cm 1986年
雪晴 21cm×29cm 1985年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