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又福画语录
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
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
◎《贾又福画集》自序(之九)
顾恺之论传神写照,强调“察微”。不独重视“点睛之节”,他给裴楷画像,颊 上加“三毛”而得其真。几片飘落的小花瓣,默默无声,常人不为之动情关注,但诗人静观默察,于微处见精神,道出了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心灵美,可说是“透过鸿蒙之理,堪留百代之奇”。中国第一个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千古绝唱: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,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......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?”动人心魄处,皆从微中得。我之微、 物之微尽在其中,感情变化的分寸、层次,极尽微妙,空间、时间、声音、颜色、动作,无一不微而探之。论者誉曰:“一片神行,愈唱愈妙”,就因为它体现了微观探真的妙用。
秋收冬藏 50cm×40cm 1982年
月上黄昏 35cm×50cm 1980年
画家郑板桥,则多着眼于自家小院的几竿竹子、几块石头,“十笏茅斋, 一方天井,修竹数竿,石笱数尺,其地无多,其费亦无多也。而风中雨中有声,日中月中有影,诗中酒中有情,闲中闷中有伴,非惟我爱竹石,即竹石亦爱我也。”将己心之微,合竹石之微,以求物、我纯真的生命结合,而令人得到极为丰富而真切的精神享受,亦是微观探真的妙用。 在艺术上,无论宏观探道或微观探真,始终输入着艺术家的个性、思维、认识、 道德和人的价值。正确把握宏观探道与微观探真,将使艺术家长上神奇的翅膀,翱翔在广阔的艺术天地。
溪畔 65.5cm×45.5cm 1981年
踏歌图 44cm×66cm 1981年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